img

19
08

伊宁概貌
  • 2014-08-19 17:08
  • 来源:宣传部
  • 作者:

地标风云—伊宁市城市建设六十年侧记

伊犁州首府伊宁是一个小城,却是有着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的古城,从古至今,伊宁历史经过无数次变迁,完成一次次进程的演绎,无论历史的长河如何推进,总有一些地标沉淀在人们的记忆里。伊宁市这些年的变化最为精彩和值得称道,城市的高速发展和变化,使本来破旧的小城改头换面,但那些关于地标的记忆始终无法挥去,常常会不自觉地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中寻找逝去的时光、逝去的宁静。

记者生在伊宁、长在伊宁,伴随着伊宁的成长而成长,猛然回首间,却发现记忆最深处的地标已经换了几茬,而城市的成长也多了更多的韵味。

马踏飞燕

花果满城市

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初,伊宁市被誉为白杨城、花城,那时的西大桥还有桥,花城鲜花遍布,虽然不曾规整,却透出小城居民的那份随意和悠闲。

汉宾公园近景

过去的伊宁市显得宁静而清亮,道路很窄,欢快的溪渠穿行在城区的角角落落。一到夏天,满眼绿色带来的清凉就会弥散在空气中。走在大街小巷中,各种水果的香味会不由自主挑逗着行人的嗅觉。路边维吾尔族人家的果园一个连着一个,挂满枝头的果实令人垂涎三尺,有人经常调皮地翻过墙头去“偷”几个,即使被主人发现,也只是善意地吆喝几声。

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

记者小时候住在花城一带,那时候觉得伊宁市很大,有件事至今记忆犹新。约在五六岁时,大概中午时间,约了几个小伙伴去伊宁机场附近的“虱子口”(在现体育场一带)去“洗澡”(那时的孩子把游泳称洗澡)。几个小伙伴在郁郁葱葱的小巷子里走了很久,饿了渴了就摘点路边果园里的苹果或葡萄,边玩边逛。到了水面面积并不是很大的“虱子口”,和陌生的各族小朋友一块戏水耍闹,等玩累了回来时,依然是摘摘东家的苹果、“偷偷”西家的梨子,带着鼓胀的肚子和浑身泥土回到家,常常这样父母也不以为然。

七彩广场

“红旗”招行人

那时的孩子很调皮,但调皮得很有章法,拉着陌生人的衣角混电影,上公交车免费过车瘾,去工厂偷拿铅块和焦炭做弹弓叉,种种儿时的“劣行恶迹”更是一种纯真和朴素,与伊宁那没有夸张而又随意的小城风格融为一体。物资匮乏,精神生活平淡,却有着别样的感受和味道。

伊犁河核心景观区雕塑

逛街是儿时的固定节目,那时的伊宁,即使口袋里没有一分钱,也能走遍天下,蹭上1路公交车(只有1路公交车)到中心花园(现州政府前),开始逛伊宁市商业局的青松商店,逛红旗大楼,逛伊犁饭店,那里是伊宁市最为繁华的商业区。围绕着中心花园,还有伊犁宾馆、青年公园、人民电影院和人民剧院等著名地标。

伊犁河北岸建筑群

现在伊宁的老人们说起新红旗商城还是称红旗大楼。红旗大楼的辉煌在当年伊犁商业中占有绝对头牌位置,那时伊犁河谷流行一句话:“没有逛过红旗大楼就等于没有去过伊宁市。”红旗大楼有三层,是上世纪50年代建筑工人肩挑担子,手搬砖瓦、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建成的。在1962年前,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商业场所,既有百货,也有食堂,还能理发和照相。1962年后,食堂、理发和照相逐渐搬出,红旗大楼也就成了专一性的百货商店。记得儿时红旗大楼最有趣的是各个货柜都有一根铁丝与收款台相连,顾客买好商品付完款后,营业员就会把钱和开好的票用铁夹子通过铁丝用力滑到收款台,收款员根据小票找好零盖好章再滑回柜台,营业员交给顾客后就算交易完成。红旗大楼这种独有的收款找零方式可能是当时伊犁河谷最为先进的管理方式吧。红旗大楼的楼梯扶手都是木质的,很多孩子到红旗大楼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把木质扶手当成滑滑梯玩。

上世纪80年代兵团四师师部前的解放路

红旗大楼于1992进行了重建,1994年10月22日正式开业。此次改建占地面积和规模都有所扩大,更名为红旗商厦,是当初伊宁市较大的综合性商场。直至2008年9月重新装修的新红旗商城一共改建三次,现在成为伊犁河谷最大的百货批发市场之一。无论它如何改变,“红旗”这个名字已深深地镌刻在伊犁人的心中,而曾经的“红旗大楼”更成为老一辈伊犁人心中永远抹不掉的回忆。

上世纪80年代的水上餐厅

熙攘利来往

红旗大楼的斜对面就是赫赫有名的伊犁饭店,当时的伊犁饭店在伊犁的声望就相当于北京的建国饭店,三层的饭店,高高的几根红色门柱和规矩的矩形,在众多的平房中显得十分威武。伊犁饭店知名度很高,直到今日,老伊犁人在指路时不提在斯大林东路的什么位置,而是在伊犁饭店的哪一边。虽然伊犁饭店消失了,但它的影响力却深深根植在那个年代的人心中。

上世纪90年代的西大桥老鹰

由于有很多知名的商业场所,使中心花园形成了一个区域型商圈。除了中心花园商业区域外,大家熟知的解放路更是一个值得细说的地方,几十年来,解放路一直是伊宁市最为繁华的商业大道,商业地位至今没变。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解放路上有垦区商店、军人俱乐部、西大桥、解放路商店、州五金商店、绿洲电影院、绿洲饭店、工人俱乐部等有名的商业经营场所,这些场所都可以称得上是伊宁市的地标。

原天马转盘

绿洲电影院属于兵团四师,在当时,它的位置最为优越,生意非常红火。那时在电影院前,有卖各种水果的,有卖各种零食的,每天都十分热闹。那时候,学校经常组织看电影,记得有一个残疾人坐在轮椅上,轮椅前挂着一个硬纸牌,上面写着“五香瓜子”。到了绿洲电影院,只要口袋里有钱,总要花五分钱买一杯瓜子。这么多年,虽然那位小贩的长相已经完全忘记,但那五香瓜子的滋味好像还在舌尖保存着。绿洲电影院不仅能放电影,还常常举行大型活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伊犁已经有十几家电影院,当新疆其他地方的人还搬着小马扎坐在露天场地里看电影时,伊宁的电影已经发展到鼎盛时期。绿洲电影院设计得很宏伟,上世纪90年代末,因为要拆除改建,还引起了伊宁市民的争议。

城市精灵

地标铭风云

说到西大桥的老鹰雕塑,很多市民还念念不忘,那是八九十年代伊宁市最为重要的城市主题雕塑。据伊宁市城乡规划局副总工程师、历史文化名城办公室专职副主任于晓梅回忆,那时建这座雕塑还有一些小小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伊宁市政府决定在西大桥建一座能代表伊宁形象的中心雕塑。从设想、规划到设计,总共开过大大小小70多次会议,专门请来了北京的雕塑专家。当时建什么雕塑有几个建议,一是维吾尔族舞蹈者;二是骏马;三是少数民族乐器。最后考虑到伊宁市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就确定建一个以草原雄鹰为主题的雕塑。雕塑做出来后,大家发现成品和设计图不同,雄鹰似乎少了翱翔的神态,雄鹰爪下的山峦也显得有些笨拙。究其原因才知道,是某位领导私自通过制作方把设计图改了。雄鹰安装好后,又有人提出了异议,雄鹰飞翔的方向怎么是朝西方?为什么不向着祖国首都东方?现在看来,当时是有远见的,向西开放已经成为伊宁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现在的解放西路十字路口

随着伊宁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老的地标建筑随着时代进步被现代元素逐渐取代。红旗大楼原址上建起了新红旗商城,伊犁饭店原址上建起了铜锣湾商业区,军人俱乐部现成为上林广场,垦区商店原址现在是伊犁移动大厦,州商业局原址上建起了伊犁大酒店,伊宁市的主题雄鹰雕塑和天马雕塑也为拥挤的交通让路……人们在回忆过去那些地标建筑的同时,也在感叹时代发展的迅速。

原伊犁饭店

伊宁市在城市建设上进行过4次总体规划,最早一次在1958年。在几次的城市规划中,思路不断拓展,从城市新区的设想,到城市的西拓,到现在沿伊犁河两岸发展。这4次城市的总规都是在当时时代的背景下不断补充和完善,直至形成了今天具有现代化小城的基底。

老的地标慢慢消失,新的地标又慢慢被人们接受,城市的发展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变换中前行,历史和记忆的痕迹总是一种沉积,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伊宁市不断翻开城市建设的新篇章,需要伊宁市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更加超前的理念和更新的探索。

伊宁市委宣传部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